第四章 一睹之后不能忘(1 / 2)
唐、张二人商定好了,他们一定要马上去拜见一下这位当世高人。
所谓“一语点醒梦中人”,在玄学上只懂皮毛,不能够深究下去,他们两个所缺乏的就是明师指点,百尺竿头更进一步,他们再也不想只做票友了。
张国强想要先回福建福州家里一趟,和父亲打个招呼,然后才能安心的在杭州多做停留。唐天顺没有办法,只好随着他先去福州。有事说事,无事越过,一路上没有什么可表的,第二天接近中午,他们就到了福州。
然后,张国强和家里交待好了以后,又动身从福州赶赴去杭州。因为不是住在主城区里,东方白所住的地方并不那么好找,可是因为他有一些名气,还是不难一路打听着找过去的。
下午时分,他们终于来到这位高人的家门前,这是一座位于杭州城市最外围郊区的一个地方,和现代建筑高楼大厦所不同的是,这是一座独立的平房。
虽然面积并不是很大,但是外观上看起来却很是整洁清幽,现在是夏末时节,门前的小道两旁还有开放着的自己种的鲜花。泥土地上,虽然没有铺设条石,但是也没有一点杂草或是秽物,而且还明显用水洒过的。由这些可以看出来,这个房屋的主人是一个大隐于市的,很讲究规矩的人。
他们两个同时想到了刘禹锡的《陋室铭》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”孔子云“何陋之有?”
他们走到门前,只见大门两侧贴有一副对联,字数不多,但是却很有意思。
写的是上联是“迹显岁星”,下联是“仙班金马”。两个人相互看了对方一眼,脸上表情都是一副懵圈样,表示都没有看懂,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?他们不明白,为什么这上面不是写的
开门迎春春满院,
抬头见喜喜事多。
其实,书中暗表,这副对联是有典故出处的,正是源自于汉朝时有智圣之称的东方朔的。这两句不过是描述东方朔不是一个普通人,而是一个神人,他是岁星下凡,真身乃是位列仙班上的人物。
班固作的《汉武故事》里,记载了汉武帝一生的逸文趣事,其中有一个故事说,当时的东郡送来一个小矮人,身高仅有七寸。皇帝以为这是山里的精怪,就急招见多识广的东方朔来回话。
东方朔一见到小矮人就很奇怪,问道“巨灵,你怎么到这里来了,你主母呢?”矮人没有直接回答他,却指着东方朔对皇帝说“西王母种仙桃,三千年才结一次果。这小子品行不好,偷吃过三次了,因此王母不高兴,才把他贬到人间。”
皇帝一听大惊,才知道东方朔并非是尘世间中人。关于说东方朔是岁星下凡的事,这个早在西汉时就已经有这种说法了。
根据史书记载,东方朔去世之后,有一次汉武帝问大王公“诸星都在没有?”大王公回答说“诸星都在,唯独不见岁星十八年了,近日又能看到了。”武帝仰天叹道“东方朔在朕身旁正好是十八年,而朕却不知道他就是岁星!”说完之后,武帝变得十分闷闷不乐。
贴对联这是过去的老传统,每一家都会把自己家族中有名气有影响的人物写到对联里。
有的姓东方的人家,还会写有“讽谏诙谐”和“主威真霁”。这也是从东方朔的故事中来的典故,东方朔不仅智慧超群,而且为人诙谐滑稽,他有趣的一件事是偷喝“君山不死酒”的故事。
说汉武帝被江湖术士栾大所骗,自称君山有一种喝了能够长生不死的酒。汉武帝斋戒了七天,派栾大带童男童女去找,结果带回了药酒。
武帝刚想喝的时候,谁知先被东方朔抢先给喝光了。武帝大怒,下令将他斩首。东方朔说,“假如这酒灵验,杀了我也不会死;如果没有灵验,那么皇帝您喝了又有什么用处呢?”
武帝听了后,明白了其中的道理,知道被栾大骗了,自然也就没有再追究东方朔的罪过,东方朔就是这样以其诙谐的风格来劝谏皇帝的。不过,东方白觉得自己是一个刻板且不太会幽默的人,所以没有用这个对联。